牛文娟 | 我的没骨山水画实践


文\牛文娟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20-11-20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界的万物之象,皆有美的本性,而此美不可言说,不能与人道。以沉静的心态与生命的本相去体会“天之言”的境界,可以从表象与本体两方面切入。表象是众生所看到之象,象可变化,随主体、随岁月而变动,是一种瞬间即逝的、一般的美。本体是自然界抽象,亦即根本的美,是一种突破时空而呈现出的持久的、含蓄的、永恒的、至上的美。抽象的美不易被人察觉,蕴含于事物的共性中,体现出一种绝对的生命意志。而艺术创作的目的正在于表现绝对的美。抽象的美靠一般的美表现,一般的美中蕴藏着抽象的美。美是多维度的,美的表现形式多样,不在大小,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可是抚慰心灵的良药。

牛文娟 流转 绢本设色 49.5cm×54.5cm 2019

选择山水画题材表达我对世界的生命感知,源自山水的永恒特性。山水能让我保持内心的平静,对生命产生思考。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我更愿意表现超越现象界的一种本相,画中山水的形象只是生命的载体,而重点在于心灵的归属感与安顿感。以我对世界的认知去探求那遥不可及的真相,虽有些自不量力,可依旧是我艺术创作上不变的信仰。

牛文娟 对话 绢本设色 34.5cm×138cm 2016

至今,我对没骨山水画创作的探索作品已有百余张,可分为《瓷瓶》系列、《物造天极》系列、《澄明镜像》系列与《异度时空》系列。《瓷瓶》系列将微观山水与中国瓷器形象结合,发展中国传统“盆景式”的绘画图式,呈现出一山一世界的生命意义,以此表达人生内与外的哲学反思,亦折射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思;《物造天极》系列表达了对世界神秘之处的无限追问,以深邃的黑色为背景,对绢本绘画中色彩本身与光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澄明镜像》系列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探求现象与本质的表现关系,通过色彩与图式,试图表现自然界的无言之美;《异度时空》系列在于探索宇宙时空关系,作品的表现运用了一贯的科技蓝,具有未来主义色彩。虽然是四个不同系列的尝试,但主题都在表达我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在画面的表现中,我尽量简化所有元素,力图以最纯净的色彩与图式表达一种冷静的思考。

牛文娟 无极 绢本设色 34.5cm×138cm 2016

在山水画表现中,我运用没骨与工笔结合的表现手法,在山石的处理上取法魏晋。晋唐的山水样式光彩照人,朴素中透露着天真,也许正是这种天真的气质使我沉迷。山无皴,其外轮廓表现依靠的是没骨所呈现出的边缘线。在边缘线的处理上,“线”本身的节奏与虚实的转换使山呈现出若有若无的距离感。山体永恒,远观山与近观山均有不同,有种神秘的不可控感,故而虚。这也是我有意说明的“幻象”。而在树的处理上,多以传统工笔勾勒,树随时光变迁可感可知,呈现出相对实的状态。一虚一实,正是画中的阴阳转换。在色彩表现上,依靠色彩本身的对比与调节达到画面的和谐,整体倾向于蓝、绿、紫色系。我迷恋着色彩的特性所散发的忧思与空寂,摆脱物象固有色,使所描绘之境似唯有天上或想象才有,可得又不可得。这种适当的距离感,是我有意追求的疏远。在图式上,我的作品多选择比较稳定的居中式构图,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偶有浪漫的延展型构图或张力型构图,依据画面的感受而采取不同的构图方式。整个作品还是在追求“静”的禅意,这种静并非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静。

牛文娟 一山一世界 绢本设色 110cm×51cm 2015

中国的美学是安顿之学,艺术家在美的体验中不断寻求着自身的归宿与性灵的伸展。艺术家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变得沉静与镇定。这个过程正如色与绢的碰触,伴随着想象与积累,氤氤氲氲,朦胧而又清晰,承载着此时彼时的情感寄托。时间之外,空间之外,是永恒的、未知的空间,超越生命的本体方可获得无上的智慧。而这种超越,也许可以通过审美来提前感知。

牛文娟 性空 绢本设色 36cm×36cm 2018

山非山亦是山,水非水亦是水,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源自我心,而后心境澄明,大道至简,神静心和。

牛文娟 游踪 绢本设色 33.5cm×33.5cm 2020

牛文娟 折叠空间 绢本设色 81cm×51cm 2019

牛文娟 共生 绢本设色 43cm×36cm 2018

牛文娟 静观 绢本设色 50cm×40c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