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波读刘明亮的油画 | 明亮油画中的大智慧


来源: 心印如是 明亮油画      时间:2019-11-30

从美术发展史来看,刘明亮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兼容中西”的大智慧。

0005.jpg

名称:《风景系列》
作者:刘明亮
尺寸:50X60CM

刘明亮的作品不追求物象的精致,不在乎色彩的绚丽,更超脱了单纯的形式构成;表现的是一种当下文人的心境,追溯的是中国传统之隐逸,兼容的是西方绘画之“意味”。上述种种皆有其因缘,明亮阅历广泛,曾在不同岗位从事二十余年各种教学、创作活动,可谓“劳其筋骨”;又在山东艺术学院攻读油画专业硕士,进而选择了让人望而却步的艺术人类学,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可谓“博采众长”。正如明亮所体会:“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有顿悟,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渐修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或许非常稚嫩,但只要保持真性情,虽还一时无法达到道的境界,但至真至纯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大美。”勤奋与博学成就了明亮的大智慧。

0006.jpg

名称:《风景系列》

作者:刘明亮

尺寸:50X60CM

艺术的国际化早已是艺术界耳熟能详的“老词儿”,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全球化正式开始,文化交锋代替了文化交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国人为图强,弃中求西,纷纷转学西学。中国的绘画也由此变为中国画与西洋画共分天下,甚至出现了西画日盛,国画日衰的局面。蔡元培先生提出“科学美术应为新教育之要纲” ,“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后来又提出“中西美术,自有互换所长之必要” 。这一转变直接影响到了林风眠及后来的国立艺专对中国画教育模式的探讨,同时也对刘海粟上海美专教育方针的拟定起着宏观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欧美创作思潮再次涌入中国,吴冠中先生提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引起美术界的争论。赵无极、朱德群等画家虽身处异域,但其作品仍跟在中国文化,融合中西,奠定了其美术史之地位。

0007.jpg

名称:《风景系列》

作者:刘明亮
尺寸:45X36CM

中西融合成为近百年来每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必须回答的问题。刘明亮的创作正在不断的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虽然可能连作者也未必然很清楚自己的创作目的,但其创作作品却无意中告诉了其心中所思所想。

0008.jpg

名称:荷花系列

作者:刘明亮

尺寸:40X50CM

刘明亮接续了文人画之精神传统。明亮的近期作品被命名为“荷塘系列”,虽名为“荷塘”,又岂止是“荷塘”,而是心中之丘壑。正如明亮所言:“对自然美的体验,于学艺者来说,还只是第一步,属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进入自然,还要将对象转化为特有的绘画语言:一种画面的点、线、面;一种色彩的冷与暖。这个时候就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地了;当然,到了这一步也还不够,因为无论技法如何纯熟,也还是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由技入道才是每个学子要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是绘画的真谛,到了这一步便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了!”有本源才能行千里,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人之心灵寄托,是一种归属。有精神家园的人是完满的,虽然很多艺术家因失落而成就其艺术,但绘画也许正是补充其落寞的方式。刘明亮的这种精神完满,深埋其心灵深处,一旦有机会,也就成为了其作品中色彩的斑点,变化的线条,以及那些玄妙的痕迹。

0009.jpg

名称:一花一世界:荷塘系列3
作者:刘明亮
尺寸:40X120CM

刘明亮吸纳了西方油画之形体。明亮的作品并非像有些前卫画家那样“玄而又玄”,甚至“玄”到无可“道”,连说的机会都给剥夺了,其作品的用色、构图、笔触皆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基本功,体现出一种油画语言的修养,特别是作品中笔触,匠心独运,层积、薄涂,刮按顿挫,使作品具有象中之意象;荷塘系列中的紫红色运用,亦甚是精彩。此外,对很多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者来说,追求个性化的艺术图式已经成为标榜自己作品尺度的首选途径,“为个性而风格”在中青年画家中颇有市场,而明亮的油画却“众人皆醉我独醒”,表现出一种对单纯个性的超越,直指绘事本质,以方寸之心现宇宙之玄妙,正所谓“直见本心”。

0010.jpg

名称:《静物系列》
作者:刘明亮
尺寸:30X40CM

“现在是果子熟了,那么果子熟了并不等于有了美酒,因为美酒酿后就是诗!”刘明亮的绘画正走在其路上,正如海德格尔《林中路》所言“林中多歧路”,但相信勤奋的明亮在其不断探索下肯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明亮的一首短诗中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未来的答案。其诗曰:

如果

知道

自己

在干什么

能干什么

要干什么


如果

还知道

怎么干


那么

还有什么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