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俨水墨花鸟
宋代的院体画是中国古代宫廷画的顶峰,从北宋到南宋三百年间,尽管社会动荡,院体画的发展却一直是上升态势。而且,在我看来,技巧愈往后越脱俗,品味也越纯粹。宋人尚理元人尚意,所以,元代的绘画更注重笔墨的意趣,特别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宋代是院体画的高峰,而元代是文人画的高峰。对我个人而言,我取法宋人的造型及技法的同时,又摄取元人的写意性,这种取法不一定是最恰当的,但我却喜欢。我是统而取之,大而化之,所以,说我的作品像宋元也不像宋元,因为你找不出具体像谁的影子。具体而言,我对宋徽宗的禽鸟作品研究会更多一些。赵佶皇帝当得窝囊,但在艺术上却是天纵之才,在他未当皇帝之前已是“盛名圣誉布人间”。他的禽鸟大都以写生而少雕琢修饰,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多去揣摩物理与画理的关系,使得所绘物象不只是一个表象图式而是有生命迹象的作品。
——赵少俨
❖ 赵少俨
1975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
出版专著:
2003年出版《赵少俨作品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5年出版《赵少俨文人画风》
2007年《美术报》技法讲座连载
2008年出版《墨花集》三卷(杭州西泠印社)
2009年出版《写生集·花卉篇》(杭州西泠印社)
2016年1月出版 《墨花墨禽画谱》四卷(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被中国编辑家协会评为金奖,同时被中国海峡两岸图书博览会评为最佳图书奖。
传统中寻“道”
从赵少俨老师的自述中就能够看出他是秉承着传统一路走下来的,从他的画中能够找到交融宋人理性与元人写意的节点。赵少俨老师的画中所流露的情感永远是那么淡然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上的“君子气”的。作为延续传统的践行者,赵少俨在博取诸家所长之外更注重自身的“道”,这一点上颇有宋代崔白的风采。
北宋 崔白 《寒雀图卷》 25.5x101.4厘米 绢本设色
作为画院艺学,崔白以自然清澈的笔墨为当时墨守成规的宫廷花鸟画带来了新鲜血液。崔白擅长随季节中环境的变化而突出表现事物,在画风上,阔淡清逸的风格与赵少俨很是接近,这大概就是他们共同追寻的“道”。
赵少俨《烟云出没有无间》22x65厘米 纸本水墨 2019年
赵少俨的作品多是广泛研究历代名家画本的产物,他广泛研习传统,领悟传统。虽然说,师古人、师传统是他艺术的特色,对“道法”的追求才是真正的独特差异。
赵少俨《日照平沙夏衣裳》22x65厘米 纸本水墨 2019年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说:“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揫敛,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木者,不可胜计。其自形自色,虽造物未尝庸心,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而羽虫有三百六十,声音颜色,饮啄态度,遠而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屋贺厦,知岁司晨,啼春噪晩者,亦莫知其几何。此虽不预乎人事,然上古采以为官称,圣人取以配象类,或以著为冠冕,或以画于车服,岂无补于世哉?故诗人六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時,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詩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悠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博,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赵少俨 《灵鸟飞来好占枝》 40x45厘米 纸本水墨
自然之间本就有其自身的道理,绘画只是对自然的提纯。因此赵少俨老师强调的自然而然与他所选择的表现手法相得益彰。他用心作画,追求的清淡幽静,把人带入的是一个和谐、宁静的诗的境界。
赵少俨 《如鸣好音》 40x45厘米 纸本水墨
赵少俨时时以敬畏之心对待绘画,如何在传统中开辟一片天地,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追求,而元人墨花墨禽的韵致就是他的方向。他以宋画的理性为骨,以元人的写意为肉,骨肉并济,不断向开放的自然探索。
赵少俨 《荷塘秋趣》 41.5x29厘米 纸本水墨
因此,他笔下的花鸟没有半点粗率,不急不躁,收放自如,不让一丝烦恼留在图中。在画面的经营上,他以广阔的留白诱发广袤的想象,见微知著,眼前所描绘的已不仅仅是几只鸟、几丛枝叶,而是一片无垠的山林与世界。这便是他要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