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受万的艺术境界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20-08-10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是《聊斋志异》首篇《考城隍》中语,也是整部《聊斋志异》的总纲。《聊斋志异》之书,将神鬼妖怪与人世人情交织在一起,以情节的奇诡跌宕和文笔之美,吸引读者,将哲理智慧和中华文明,彰显和默化其中。

于受万2013年出版了《新绘图聊斋志异》。该书图下缩文采用白话文。而今,他又用两年多的时间,亲将这套图下缩文撰写为聊斋式文言文,并在每篇故事前,加上了两句对联导语,提纲挈领的点明每篇文章的主题和旨趣。将这个版本名之为《聊斋志异全图》。这是《聊斋志异》成书三百年来的一次大事件。


于受万的《聊斋》全图,将491篇故事(包括3篇附文),每篇一至两幅,创作出505幅画面。按照《聊斋》本旨、按照聊斋的浪漫构思精神,追溯明清往昔的人文做派和场景特色,将《聊斋》形形色色的人物神怪赋予生命,采用多维时空的独特表现手法,选择略带夸张的写实形式,把一部《聊斋志异》形象化活脱而出。一个画家创造出如此美妙的《聊斋》全图,已经难能可贵,而他意犹未尽,竟然又将整部《聊斋志异》以聊斋式文言予以缩写,创作成一部图文并茂的短版《聊斋志异》。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是一项非同凡响的文化贡献。

本套文言短版《聊斋志异全图》,是借看图之机,以《聊斋》智慧和《聊斋》语系之美感染读者,在读图时代的现代多数人能够看懂的前提下,对这部经典进行普及和形象化升华,以满足多数喜爱《聊斋》,而又苦于原文难懂的读者的需求。


据了解,画《聊斋》全图,源于于受万的一幅国画巨作《聊斋乐土》。

诚言,蒲老先生《聊斋》自序中,不仅有“困于场屋”、“孤愤”之说,亦有“遄飞逸兴”、“永托旷怀”之语,后者表明蒲老先生行文构思过程,一定是处于灵感外化、神采飞扬的兴奋状态。于受万神会此议,在《聊斋乐土》图中,将蒲留仙设计为“浮白载笔”兴高采烈的形象,置于画幅中心;将《画皮》、《丐仙》等十几个篇章的几十个代表性人物,以《聊斋》意象,罗列于主人公两侧,众星捧月般的将主题人物予以烘托。迄今为止,这是单幅画表现蒲松龄的最佳图画作品。为了完成此图,他竟然将一整部《聊斋志异》,以意象速写的形式全部画完。所谓意象速写,实为依文默写。他先读原文,略加沉思,随之通过形象思维,瞬间在心中闪出相应的画面,然后将此灵感画面,速写而出。他的这批意象速写,因沉思而切题,因速写而生动。就是这部速写式草图,不单是《聊斋乐土》的素材,也成了他后来顺理成章完成《聊斋志异》全图的起因。

于受万这幅《聊斋乐土》所采用的手法,是他独创的“写意性工笔画”形式,意境豪雄,玄妙而都雅,其长足的个人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在创作该图的同时,《聊斋志异》全图的正稿也着手创作。六年以后,工笔画《聊斋乐土》和《聊斋志异》全图同时完成。2013年,于受万《新绘图聊斋志异》(白话缩文本)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发式暨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在首发式的理论研讨会上,首都孙克、刘龙庭、陈醉等八位美术理论家,对《聊斋乐土》等美术作品和《聊斋志异》图画原作,齐声赞誉。

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龙庭评价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确实具有艺术史的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醉说:“这套《聊斋》全图的创作,在艺术史上意义重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先生称:“蒲松龄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于先生是画鬼画妖活灵活现。”   继《新绘图聊斋志异》出版之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眉批本《于受万画聊斋》一书,一时成为艺坛畅销书。于受万所撰写的文言体《聊斋志异》图下缩文,旨在把《聊斋志异》原汁原味,以更短的篇幅介绍给公众,将原文中难以看懂的词和字加以调整,以便让当下生活节奏快的多数读者更加喜闻乐见这部经典奇书。


《聊斋志异》问世三百年来,没有多少人动过几个字,而画家于受万不但创作出整套全图,并且勇于大动干戈,硬是缩写出一部短版文言《聊斋志异》。该书定名为《聊帝志异全图》。

中国聊斋学会(筹)会长山东大学教授王平先生,对于受万的此项业绩由衷感慨。他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百二十余年后,又一部规模大,水平高,以图文并茂形式传播《聊斋志异》的《聊斋志异全图》问世,使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又说:“可以看出,于受万先生在进行文言缩写时,力求保留原著的精彩语系,尽量体现《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这表明于先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是颇具匠心的。在《聊斋》传播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魏廷宝





于受万艺术作品欣赏





于受万

于受万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中国美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淄博市美协顾问,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