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飞的书法趣谈|刘备两耳垂肩与书法的关系(下)


来源:肖文飞书法      时间:2020-05-19

丑书争论的原因

谈古论今,既然前面说到了古,那么我们也要谈谈今。光谈古,不论今,那这个古谈得就没有意义。

那么,我今天就顺着前面的话题延伸,谈谈关于丑书争论。

前两年,有好事者排了一个当代十大丑书排行榜;

TOP10:何应辉

TOP9:程风子

TOP8:石 开

TOP7:白 砥

TOP6:王冬龄

TOP5:于明诠

TOP4:刘彦湖

TOP3:沃兴华(季军)

TOP2:王 镛(亚军)

TOP1:曾 翔(冠军)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看到这个名单之后,捶胸顿足,扼腕叹息,哎呀呀,怎么没把我排到这里面呢,我的字也写的很丑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十大丑书排行榜,可以说,把中国书法最具想象力、创造力一些人都排进去了,因而,能够挤进这个十大丑书排行榜,它不是一种耻辱,而成为了一种荣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差别呢?专业领域跟普通大众的审美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

我总结了两条原因

一、大众书法审美的单一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书法在当代,对于大众,既是最熟悉的一门艺术样式,同样又是最陌生的一门艺术样式,为什么这样说?

说它熟悉,因为中国人天天要跟汉字打交道,只要认识汉字的,拿起毛笔都能抡几下,都能写几个字,都可以对一件作品品头论足,发表自己的建议,都有自己的发言权。

但是,为什么又要说它陌生呢?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书法远离了实用之后,大家摸毛笔的机会其实是很少,这里面,书法,包括绘画,最重要的一个东西——笔墨,能进到这个层面的人已经很少了。不说大众,即使是画画的朋友,很多也看不懂书法,看不懂什么是好的书法。

笔墨就不说了,今天单说这个结构。

书法的结构美是多种多样的。正是一种美,奇也是一种美,娟秀是一种美,古拙同样也是一种美。这个美我觉得没有高下之分,包括前面对古拙结构特点的分析,对秀的分析,我其实也没有强加自己的一个审美判断,我只是告诉大家,取古拙的味道在结构上怎么去靠近它,取秀美的一种味道在结构方面又怎么去靠近它。

但是,普通大众的审美是非常单一的,因为从认识汉字开始,看的都是印刷体、美术字,均匀、对称、漂亮,好字!字稍微变形一点,拙一点,超出了他们可接受的范畴,丑书。比如很多人看到弘一法师的字,哎呀呀,这什么字啊,这么丑,我孙子都能写出来,普通人就是这样评价的。

二、书法系统的狭隘

普通大众,对书法的认识,可能仅仅停留王羲之,颜、欧、柳、赵上,这样的一种书法系统是很狭隘的。一旦看到的字,无法纳入到他那个书法系统,他就看不懂,他就觉得是丑书。

比如前面分析的唐以前的那种宽博古拙的结构形式,这样一种审美趣味,在当代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

作为一个书法人,作为一个有专业素养的书法人,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碑的能接受、帖的也能接受,传统的能接受,现代的也能接受。只有有这样一个宏大的系统,才有包容性,才能真正理解接纳众多的书法美。

对传统认知的狭隘,也限制了大众对书法美的欣赏。

排行榜的十大丑书家是不是都在胡写?不是,都是从传统中来的,只是你对这种传统比较陌生而已。

十位当中,我只说我身边熟悉的五位老师,看他们是如何取法传统的。

刘彦湖书法

《云峰刻石》

刘彦湖老师取的是唐以前的结构。在他看来,唐以后中宫收紧、斜画紧结的方式不符合他的审美趣味。

刘彦湖老师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以毛涩的线条去写碑,相反,线条很光洁,像玉一样的,他更多的是从结构上——以平画宽结的结构去表达碑意。

刘彦湖老师的这件作品,落款很有意思,也可以作为他取法的解读,“魏晋六朝意致,唐宋人无能梦见也”,也就是说,他非常明确自己所取的造形,是魏晋六朝的传统。“唐宋人无能梦见也”,之后的唐宋人,因为受到成熟楷书斜画紧结的影响,做梦都梦不到这样一种宏阔的结构方式了!

这样的结构方式,什么时候又被发掘出来呢?清代碑学,对传统重新梳理和认识以后。

曾翔书法

《任城王刻石》

曾翔老师也是被人骂的,尤其他的“吼书”

当然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我,只会关注他的笔下,他的用笔的动作到不到位,吼不吼跟我无关,但是对于不懂的人来说,他可能就只关注吼声,而看不到书写过程中本质的东西,“哎呀,曾翔那就是胡搞乱写,你看这个写的,我孙子都比他强!”

那是他们书法的视野太狭隘,曾翔老师取法的《好大王碑》、《任城王刻石》等等传统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看不懂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沃兴华书法

西周金文

沃兴华老师被骂得最狠,去年四川展览被取消,背后可能有很多因素,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沃兴华老师这样的书法风貌格难于被常人接受。

在这里我也不对沃老师的作品做先入为主的界定判断,大家自行判断。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沃老师的传统功夫非常深,取法非常广泛,碑的帖的,金文,秦汉简牍、碑刻、魏碑等等,都是他的取法范围。

有时候聊天,沃老师挺委屈,“我其实是很传统的,都是从传统当中来的,都是按照古代书论的说法去做的,只不过跨的步子比别人快一点、大一点儿而已。”就是这个快了一点、大了一点,让很多人理解不了,谁的原因呢?

石开书法

秦权量诏版

石开老师的字,很多人也说看不懂,觉得有种鬼气和妖气。

石开老师又是什么来路?从秦汉而来,比如说秦诏版的结构、章法布局,当然还有瓦当、镜铭之类的,等等,在此基础上雅化、文人化,很多人也看不懂。谁的原因呢?

王镛书法

汉瓦当文字

接下来就是我的恩师王镛先生,他也是在骂声中慢慢被人接受认可的。

取法的传统又在哪里?先生的取法跟石开先生差不多,比如说金文、秦权量诏版、汉瓦当镜铭、刑徒砖、六朝碑版,等等,只是因为性格的差异,王镛先生更趋向野逸奔放。

对书法史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碑学兴起以来的书法大家,几乎没有不追溯到秦汉甚至早的书法传统的,这是一个比二王帖学系统更为久远、也更为宏大的书法传统,而宽博古拙、大气磅礴构成了这个传统的重要审美风格,而这已远远超越了普通大众的认知范畴。

书法审美的单一,传统认知的狭隘,构成了对所谓“丑书”鞑伐的群众基础,一定要把对书法审美的评判拉低到自身低下认知的水准,这本身就是件荒唐可笑的事情!只有在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之下,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有一个宏观深刻的认识,从此立场出发,才能真正对当代书法作出有价值的客观判断。

总而言之,这就是对古拙的结构特点,包括在书法史中的演变,及对当代书坛的影响,做了自己的一个阐述,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多多谅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