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妆的山水
文/孔祥东
中国山水画最初的原理,毫无疑问是画家对自然的主观感受。五代时的荆关董巨用不同的笔法,解构不同地貌,北宋郭熙归纳出构图的方法:高远、深远、平远,标志着着山水画范式的形成。南宋、元、明,分别完成向简约、心灵、市井生活,等诸方面的拓展,并且由新的地域特征,演化出更多解构自然的笔法,即后人所说的皴法,从斧劈、披麻两种,丰富起来,有了:云头皴、雨点皴、荷叶皴、折带皴、解索皴(牛毛皴)、米点皴,我认为,元人以大墨块表现山体明暗关系也是一种皴。
范式的完备,给后来参与绘画者提供了多种捷径,所以明代有了直接师法前人图式的绘画,也有人根据胸臆创作,表现自然的山水画同时存在。晚明之后,有清300年间,从古人的画本中生发笔意,逐渐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主流,以致陈陈相因,形成后人抄近人的创作模式,中国山水画就此脱离了自然生态,文人画概念,更使山水画脱离美的生态。民国初年的变革风潮,以及1949年后的美术创作实践,对山水画的走样有所矫正。眼下,山水画创作,呈现出摩古、臆造、写生,三路并行,但终因创作者对山水画的要义理解不够,好的山水画家和作品都不多。
我为什么提出裸妆的山水这一概念?现在的摩古,完全是照着前人的浓妆,或假面舞会的脸谱在化妆;臆造,基本是笔墨游戏,我称之为宣纸上的墨痕;写生,缺乏主观表达的进一步升华。赏画人如果看过山水画成熟后1000多年来的经典作品,再看当下的创作,对摩古和臆造最不待见,写生又无法高出他们的亲历。所谓裸妆,画家的主观表达是根基,表现手段是粉黛眉笔。我希望不着痕迹,直接看到画面本质的美,这种美可以得于自然,可以是想象,可以来自经典。只有一个要求,凭画面打动赏画人。
王顾宇的这批近作,有一点点裸妆意味。一部分得自写生,亭台楼阁本是画面中心,却强化近景一两棵大树,既与古人同题材绘画区别开来,又使作品活泼具有张力。另一部分在写生的基础上,试图延续自己过去对色调的把握,告别了以往的高级灰,尝试更玄秘的烟灰紫,间以豆绿、浅赭、菜花黄表示具象的植被和山体,画面既有自然生态的质感,又有创作性和现代气息。
色彩晦暗,是中国画创作中几百年挥之又来的诟病,我们希望新生代画家告别这种矫情、过度制作,用更加直率的绘画语言,给赏画人营造出明快的视觉效果,这一点也是我们选择王顾宇做展览的依据。希望大家喜欢,希望王顾宇进一步走向成熟。
2019年4月14日于南京
王顾宇,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中国画),师从毕宝祥教授,文学硕士。现为江苏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部分展览作品
▲落日满秋山 48x46cm 2018年
▲盐阜路写生 33x33cm 2018年
▲冶春茶社 33x33cm 2019年
▲扬州御码头 33x33cm 2018年
▲揚州蜀冈 33x33cm 2018年
▲瑞士劳特布伦嫩峡谷 33x33cm 2019年
▲瑞士雪山之屋 33x33cm 2019年
▲瑞士蓝湖 33x33cm 2019年
▲水精灵湖 33x33cm 2019年
▲流徽榭 33x33cm 2019年
裸妆的山水—王顾宇画展
开幕时间
2019年6月12日15:00
展览时间
2019年6月12日 — 6月22日
展览地址
南京图书馆四楼十竹斋画院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189号)
特邀策展人
孔祥东
主办单位
十竹斋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