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书法,除掌握笔法以外,更为重要的技能就是章法。章法是灵魂,是作品的核心。
高超的技巧往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书法的写性尚情不仅体现在线形、线性、线质的书写及点画形态上,更为全面的是由章法所反映出的氛围或意境来体现的。
张怀瓘云:“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人了然。”因此,章法所蕴含的美感、反映的情景才是真正的心迹流露,是作者全面素养的反应,是人格的真实写照。可见,章法既显又隐,有着双重性。
笔法是客观的东西,起、收、提、按等等,“千古不易”,由导师口传心授,加上自己心领神会,掌握就算明白了。但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笔法如何地趋风格性、时代性而进行合理的组合并幻化出一幅妙趣横生、气韵生动的佳作,就得由一个统领性的东西来使它们出现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以此起到美的升华,境的生发,使作品按照自己的臆想、志气,或者说审美理想展现出来。而志气、臆想也只有在一定的规范制约下,才能得到最为合理和充分的表达,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小说有小说的章法特点,诗歌有诗歌的结构组合,然一切又都不是为章法而章法,皆为情节的合理展开、意境的妙造而服务。古人讲,“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艺术高度,才能给读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书法也是如此,所有的笔法、字形结构统领于章法。上乘之作,其章法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定能最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志,并使得人们能从中领略到美的享受,被作者所营造的氛围、意境所迷恋。所以,法可以学,而章法贵在于妙,而妙必出于胸中之所独得。
那怎样来理解书法的章法呢?(布白,邓石如:字画疏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黑,奇趣乃出。)明代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说:“何谓章?‘音十’为章,和集众形不使乖张是也”,清末钱振锽也说出其中真味:“善治者,不使一人不得所;善书者,不使一笔不得所。”(《明山论书》)
因此,“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明人论书》)。所以,古人十分注重书写中的章法处理,尽管没有作出具体的交待,但体现出古人对章法的“神会”与妙悟。
对于章法的理解,古人喻之为“阵法”。“阵法”一词源于韦铄的《笔阵图》,以及王羲之的《题韦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云:“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凶吉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戳也”。明项穆云:“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常形,临阵决计,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因此,古人早已对书法中的章局以作战中的“阵法”来比喻了。尽管其间也有不切实际之处,但已向我们打开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窗口。
【文内配图:陈海良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