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多元的当今社会,艺术家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追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艺术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始终没有在艺术变革的发展大潮中被淹没或有意地忽略。特别是在新近成长起来的年轻画家中,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秉承着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崭新的艺术风貌和蓬勃的艺术朝气,走进现实生活,直面社会人生,寻找新的时代追求和艺术的当代增长点,更是令人鼓舞和欣慰。其中画家李澎霖的油画创作,展现了年轻一代画家的人道关切和人文情怀,他一直把艺术创作的视角和着眼点放在了现实生活,鲜活的民生细节,广大的草根层面,关注着他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揭示其生命的坚韧和人性的美感,显得很有深度和质感。
青年画家李澎霖是一个很有创作激情的人,他出生于1985年,是典型的80后艺术青年,看似年纪轻轻,初出茅庐,实际上已经是参加过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很多重要艺术展览并小有成绩的当代画家了,这在同等年龄的画家中并不多见,一时成为多产而又引人注目的青年画家。
表现社会和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历来是中国油画的优良传统,李澎霖的油画创作有其内在的承继关系和新的表现视角。首先,他把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放在我们周遭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生命及民生之上:这里有四处奔波的普通人,疲惫,隐忍,期盼;这里有面临房子拆迁的老者,在惜别与期待中经受纠结的煎熬;这里有拉着三轮车拾荒的老人,艰辛地生活,艰辛地存在;这里还有东北家乡进行冬捕的普通渔民,平凡地劳作,平凡地生存。画家所喜欢表现和刻画的都是我们普通人常常看到的普通生活,这里没有人为的提炼和拔高,也没有把它充分地政治化、主题化,只是一幅生活的画面,只是一个生活的片段,呈现这些生活的画面不是为了质疑、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一种承认、一种提示和一种思考。它的可贵之处就是纯然的个人视角,一个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一个客观冷静的态度。这与以往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出发点有着不尽一样的地方。笔者觉得,这种表现的态度和视角,更符合当下社会现实的实际状态和时代特点。因为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一切变得相对复杂和具有多面性,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会有多重角度,也会有多重角度的理解和解读。这是以往的现实主义原则无法应对的。也就是说,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中,除了批判现实主义、意识形态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等等,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应表现和揭示当代的现实。在李澎霖的艺术创作中,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尝试。那就是冷静的、客观的、平和的表述和表达,用一双年轻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以及平凡的社会和世界。只要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是活生生的,是当下的,是真实的、真诚的、善意的,它就会散发出现实主义的无穷力量。
李澎霖一直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兴趣,特别是在油画中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人文和人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用“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来束缚自己的手脚,而是而是去探寻生活中最为平常的最为真切的存在,去揭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人的精神深度,去展现平凡生活的绚烂之处,笔者认为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当代性之所在。在李澎霖的笔下,民生是有生命尊严的,是有活的气息的,是有明朗的正能量的。这也正是这位年轻画家的审美向度和价值向度。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对于人的关注和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精神的终极追求。这就需要艺术家具有博大的胸襟和情怀,以及对普通生命的敬畏之心。青年画家李澎霖的油画创作,已经开始走进人的深处、社会民生的深处,彰显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给人以生存的激励和省思,显露出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未来的希望。
张晓军(著名美术评论家,现任《艺术》杂志副总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家通讯》特邀编辑、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策划及编导)